第(2/3)页 真有问题,那也不是我的问题。 虽然来到这和苏璟见面才没多久的功夫,宋濂已然看出来了,老朱对于苏璟,那真真是宠爱有加。 苏璟和朱标的关系,宋濂也早就知道了。 自己这个多年教导太子的老师,比不上教导了太子几个月的老师苏璟。 大明的这一代帝王和未来的下一代帝王,全都对苏璟如此的重视。 可以预见,未来的苏璟,绝对是大明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听着宋濂辩解的话语,苏璟并不在意,只是说道:“现在的科举呢,的确已经是延续了七百多年,但有句话叫做与时俱进。” “时代的洪流滚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让大明始终保持着独一份的强大。” “就好像火器,出现也不过就数百年,已经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威力,科举也是一样。” …… 苏璟侃侃而谈,看似只是在废话。 但事实上,想要让朱元璋真正接受科举的改革,必须要做好铺垫,思想上的铺垫,尤为重要。 要让朱元璋明白,科举的改变,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的强盛。 “好了,苏璟,你该说说,科举具体该如何修改了。” 朱元璋催促了一句,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在期盼了。 苏璟点点头,说道:“现在的科举,只有考试,却没有对应的教育体系,这点不好,科举绝不能单纯的只看做是几场考试而已。” “童试、乡试和会试,三级分立,我们便可以将教育分成三个阶段,童试我们称之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全国各地的私塾,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分为小学和中学和大学。” “但凡是没有通过童试者,皆在小学学习,主要的学习内容,便是童试的内容。” “学习几年之后,便可以去参加童试,考过了那便是进入中学,学习乡试考核的内容,同样,学习几年后再去参加乡试,通过了便去大学,这就是会试考核内容的学习了。” “在这个三个阶段之中,肯定会有童试、乡试或是会试不通过者,此时职业教育便派上了用场。” “若是感觉自己没通过考核的原因,并不是实力差的太多,努努力还能行的,便可以继续学习,下次再考。” “而若是感觉自己差距甚远,下次机会也不大的,便可以进入职业学塾进行学习,童试未过者能进的职业学塾,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职业工种,比如说木匠或是铁匠之类的。” “乡试未过的,那便可以学一些文字类的职业,比如教师之类的工种。” “至于会试没有过的,那有可能是志不在此,而不是能力不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入研究学习类的职业学塾进行学习,比如农学院里。” …… 苏璟说了足足一炷香,这才简单的将一个大概给描述了出来。 这些是前世的教育体系加上与明朝现状相结合的一个综合体,苏璟也清楚,其中定然有不合理之处,但得把事情做了,才能慢慢改正。 这第一步不能怕错,得做了才有后面的事情。 朱元璋仔细的听着,眉头是一会皱起,一会舒展开来。 不得不说,苏璟讲的这个科举的改制办法,对于朱元璋的冲击是巨大的。 他原本以为苏璟只是在科举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上做出改变,没想到竟然是这样。 按照苏璟的说法,这是搭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大致就是这样了,我个人总结一下,就是让大明的读书人,都有着自己对应的学习阶段,而不是一直学,然后参加考试,过了就是过了,没过再继续。不同的人,自然也有不同的情况,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将那些没能在科举中一路过关斩将的读书人,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 “当然了,我这些想法还很粗糙,我相信无论是大叔还是宋承旨,定然有了不少疑惑,甚至觉得有些地方是难以实施或者处理不当,更有可能是自相矛盾的。这些都很正常,有错就改,事情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过我相信,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加的蓬勃发展,更加的强盛!” 苏璟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总结,一方面是提升朱元璋的信心,一方面也是为了掩饰自己方案的不足。 大明不是前世,这样的教育体系想要建立,可能要花费数十年甚至百年之久。 朱元璋一代不行,还要继续靠着大明的下一代下下代皇帝继续的推行改进。 但,事在人为。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苏璟自己是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