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基地-《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2/3)页

    叹为观止的宏大场面,让刘易都忍不住偷偷的躲在一旁,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掏出太阳能手机,把这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场面拍摄了下来。

    那些地方的皇亲国戚世族豪门,他们原本对刘易强行征用那么多的竹子非常不解,以及对刘易有点不满的。但是,看到了刘易利用他们的竹子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壮举,就是用那么简单的竹子便可把十多万人运走的壮举,让他们大开眼界,对刘易的妙用竹子,让他们也大为佩服惊赞。所有对刘易不满的心理,都一下子抛到了九宵云外,甚至乎,这些人逢人便说,他们家也捐出了多少的竹子才做成的这么多竹筏。

    反正,十多万的流民,一万多条的竹筏,的确是一路震惊着整个荆州地界,无数风闻的百姓,都跑到了河边来观看这一个人为的奇观。一万多条的竹筏,就有如一条长龙在河面上游走着,足以让人的心神都感到震憾。

    一路无话。在准备充分之下,并没有生什么的意外。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水盗毛贼敢现身出来拦河抢劫这么个竹筏长龙,总共花了四天的时间,竹筏终于驶进了洞庭湖,到达了新洲。

    这本来是要十多二十天才有可能到达洞庭湖的,因为刘易的这一招妙着,只花了四天的时间。便从宛城赶到了洞庭湖内的新洲,这也算是迁徙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而新洲。经过差不多半月的准备,甘宁水寨那三百多闲赋的人,动了附近不少的百姓前来整理,也基本上把一个广大的营地轮廓整理了出来,流民来到。便可以进入整理好的营地,把他们从洛南流民营拆下来带来的营帐给支起来,可以暂时栖身。

    竹筏,不但可以运送流民,就是许许多多的物资也可以通过竹筏运来,如果把这么多物资都算上的话。十多二十天从宛城走到洞庭湖都没必够时间。

    到达洞庭湖新洲的时候,还只是午后的时分,一到新洲,流民们便登6上岸。在荀文若及张钧的分配安排之下,流民们有条不纶的进行着工作,搭建营帐的搭建营帐,生火造饭的生火造饭,不见一丝混乱。

    事实上,从洛南小镇开始迁徙来的时候,从洛南小镇走到宛城,这一段路。花了四天的时候,因为流民们要携带的东西有点多。除了他们的生日生活用品之外,还要带着他们的帐蓬等器物。所以走得极慢,不过也因为有了那几天的调节,使得流民们都适应了这种走到哪里生活,有了这种走哪里便可以在哪里快安顿下来的经验。所以,到了新洲之后,他们便可以有条不纶的做着他们应该做的工作。

    刘易也没有闲着,因为马上就要安排从大泽坡来的一千多匠人开始工作了。另外,还有一起押解来的二千余俘虏奴隶,要让人专门建起一个像集中营一般的地方关押。

    为了能够更加快的把基地建起来,刘易和荀彧、张钧一合计,决定要把匠人的队伍扩大。不过这也很简单,这都是荀彧他们的功夫做得足,在当初收容流民的时候,便已经把流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记录清楚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流民,全都挑选了出来,分别让他们加入相对当的匠人队伍。

    匠人队伍之中,按大泽坡的分类,分为各个工种部门,铁匠、泥水、木匠、编织等等,反正,在大泽坡已经分工很细,有了之前的经验,现在要搞起来便容易很多了。

    先分配安排出去工作的,就是一些烧制青砖的人。他们一到新洲,稍事休息,吃饱喝足之后,便四散出去察看附近的泥土情况,看看哪些泥土适合用来烧制青砖的,按到了合适的泥土,选定地方之后,便要马上开始大量烧制青砖的事宜,因为,新城马上就要开始兴建,另外,真正在划定城区之内的建筑,也一律采用青砖来建造,如此可更坚固,一劳永逸,不用建了又拆。

    接着,便是耕种部门的师傅,他们也得开始工作,到附近去察看哪里适合种植,然后划定开垦区,再要选定今后如何灌溉的方法。用刘易交待他们的理念来说,要田田通水路,如此,才可以方便耕种灌溉,其实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水利灌溉的慨念。所以,新近成立的水利部门的人,也要随同一起去察看地形,还为一些木工部门的师傅,他们已经懂得了如果制作水车什么的,如果是高于水位的地区,他们便要制作一些水车,把水输送到上面去灌溉。反正,林林总总的事,刘易都要参与安排一下才放心。

    比如,铁匠部的匠人,他们也要马上开始工作了,因为各种农用工具并不多,还得要抓紧时间来打制。歼灭了张合七千余人,所收缴到的兵械无数,把其中一些损毁了的,或者是暂时用不上,也不好用的铁制器具,用都熔了再打制成农用工具。特别是那些刀、剑,这些刀剑,几乎全是用铁器打造出来的,原本耗铁便是极多,一把刀或一柄剑,熔解后,可以打制出两三件农用工具,如砍柴刀、锄头什么的。这些刀或剑,在刘易的眼中,都不是自己今后装备士兵的武器。剑肯定是要被淘汰的,至于刀,刘易今后会让铁匠打制唐刀、陌刀,所以,现要那些一般的刀兵,迟早都是淘汰出自己的军队的,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熔解了打制农用工具。

    六、七千人马,居然有四、五千把刀剑。衣甲等物足足有六千来套。由此可见,这宦官及袁家的人,的确是富裕,许多朝廷的正式官兵,都未必可以人人穿上衣甲。倒是他们这些人,居然人人一套衣甲。这些衣甲,除了损毁的,另外还有三千余是完好的,损毁了的那些,刘易交待铁匠熔解了打制农用工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