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王玄策啊-《贞观俗人》
第(2/3)页
秦琅虽然霸道了点,流氓了点,可这确实是符合大唐利益,且很有可行性的做法,众人也只是稍表犹豫,然后也就同意了。
毕竟秦琅在岭南是当之无愧的主官啊。
平时大家称秦琅有叫秦相的,秦相公的,也有叫宣相的,经略相公的,还有叫使相的,叫平章的,甚至也有叫令公的,节度使等等的。
但秦琅在岭南最重要的一个官职,其全称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中书令兼镇守岭南节度经略九府宣抚处置使兼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兼管南中通海都督府、管理岭南诸港通商事务、南洋通商大臣,兼提督南洋水师军务兼理粮饷、节制各镇、兼理营田、度支、兼采访观察······
那个正式头衔长的吓人,几乎无所不包,岭南大大小小军事行政赋税司法监察甚至是贸易通商等等,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还有承制拜封、先斩后奏特权。
因此秦琅直接拍板一言堂都没半点问题。
整个岭南所有官场,各个衙门的人,都是秦琅的下属,除了那两监军院特殊点外。
他都不需要请求朝廷,更不需要得到岭南官员们的多数支持,所以直接就可以下令新设朱吾、象林二州,增设象林下都督府,增设顺化军等等。
这都是合法的。
若没有这一长串的头衔,没有皇帝破例授予的全权,秦琅若只以广州大都督或是镇南大都督职来做这决定,下面的人都完全可以反驳,甚至保留自己意见,而且最后也一样还得请奏朝廷,等朝廷批复许可方行。
朝廷同意批复了,岭南也得各衙相互配合才行,因为诸衙并不统属的关系,配合起来可能就很麻烦。
但现在,整个岭南府道州县,全在他统领之下,所以秦琅的话无比管用,设州县,编军府,调钱粮,移百姓,开商屯等等,甚至是直接跟林邑的外交,都不用再经朝廷这么一道手,方便快捷无比。
”赶紧再加把火,把生米煮成熟饭,弄成既成事实,然后再派人去跟女王好好谈一谈,我们可以给他们些补偿,看他们需要什么,要船还是要钱什么,都好谈,慢慢谈就是,但地盘咱们得先吞下来。”
“我看那位校尉功劳不小,干脆便破例授他为象林州都督兼刺史,对了,那位校尉叫什么名字来着?”
掌书记刘仁轨马上道。
“我特意去调查了一下这位校尉的注色经历,名叫王玄策,原为广西道融州黄水县令,从七品下,因政绩考核上优,升从七品上朝散郎阶,侯选授职为爱州九德折冲府的长史,从七品上。”
“去年,镇南大都督府李长史从爱州抽调府兵越过横山南下,王玄策应召,他被授为抽选的一千府兵的指挥官。”
秦琅听着这个名字总觉得有些熟悉。
而其它官员们则更惊讶的是,原来这个胆大无比的校尉,居然还是个文职?
融州黄水县令?
“没印象啊!”
“王玄策应当不是岭南土人吧?”
刘仁轨翻看了下自己的笔记,“这位王长史出身于琅琊王氏,其祖上在南朝梁时南迁入岭南,后来一支迁到广州。王玄策便是在广州长大的,后来曾入长安国子监读书,再后来隋乱回到广州老家,被桂林李袭志征召为参军。”
“后李袭志归唐入朝,王玄策被朝廷授官融州黄水县令,政绩不错,于是晋为朝散郎,再授为爱州九德折冲府的长史。”
从这份履历来看,王玄策的出身等都还不错,琅琊王氏天下有名,虽说他家只是其中一支南迁的分支,但毕竟也算名门之后,时人还是比较看重这个的。
而他又曾在长安国子监读过书,因此跟岭南土蛮还是有区别的。更别说李袭志在隋朝末年为桂林的郡丞,也算是当时岭南八大割据势力中较强的一支,特别是后来主动归附大唐,在朝中也比较受重视,他本身就是关陇将门出身,所以后来入朝,与罗艺、杜伏威等这些反王待遇还是不同的。
王玄策做为李袭志的老部下,有这个关系在,当然前途也还不错,从参军升为县令,再从县令升为折冲府长史。
由地方转入军中,这说明王玄策本身也是有军事才能的,否则不可能通过兵部的铨选。
秦琅哈哈一笑。
“当年隋末之时,岭南大乱,桂林做为岭南门户,江陵的萧铣江西的林士弘等都曾南下攻打,但都在李袭志的坚守下无功而返。李公是位能文能武的能人,王玄策曾在他麾下为参军,说明也是个人才,如今有此功绩,倒也不足为奇了。”
“就授王玄策为检校象林州都督、刺史,提升为从五品下武散阶,游击将军,以示嘉奖!壮其官威!”
第(2/3)页